体育学研究

E-mail Alert

登录

注册

期刊社首页

2019年第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体育法》修改的总体思路——基于国外体育立法修法经验的分析
    周爱光
    2019, 2(3):1-7.
    [摘要](1102)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1995年颁布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不争的事实。24年来我国各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行体育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体育法的修改势在必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体育立法修法的经验为我国体育法的修改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我国体育法学领域关于修改体育法的各种观点,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主线、坚持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国际视野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体育法修改的总体思路。
    2  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构建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上海体育名城建设的分析
    戴健 焦长庚
    2019, 2(3):8-18.
    [摘要](372)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基于当前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背景,在上海市构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其构建的内涵与动机,解析构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内在逻辑规律,采用SWOT-PEST组合矩阵模型并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背景因素,依次对上海市构建著名体育城市的内部优势、劣势环境与外部机遇、威胁环境进行相应的剖析,以此组合得出模型的优化路径,为上海市构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提出战略发展方向上的建议:转化发展理念,健全体育行政管理机制;强化产业结构,升级体育经济规模效益;深化健康意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化科技运用,扩充体育技术创新领域。
    3  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演变的历程、特征与启示
    彭国强
    2019, 2(3):19-28.
    [摘要](606) [HTML](0) [PDF 0.00 Byte](25)
    摘要:
    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演变的历程与特征,对于推动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和奥运备战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不同政策导向下的日本竞技体育跨越了“脱亚入欧”期、快速崛起期、改革转折期、渐进复苏期、全面复兴期五个阶段,贯穿了以军事性、功利性、保守性、振兴性、争先性为中心的政策主导思想。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服务于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政治利益需要;打造了“一贯制”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与保障体系;构建了科技、信息、医疗、训练、服务等“一体化”运动员援助体系;特定时期缺乏持续性,未处理好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拓宽我国竞技体育政策目标,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利益新诉求;完善奥运备战援助政策,大力提升科技助力、运动员援助、训练参赛等科学化水平;健全适应中国国情的多元化、“一贯制”后备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强调政策的延续性和包容性,推动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和带动社会共同发展。
    4  日本东京奥运备战理念及重点项目夺金策略研究
    高鸣晋
    2019, 2(3):29-36.
    [摘要](511) [HTML](0) [PDF 0.00 Byte](23)
    摘要:
    日本旨在通过东京2020年奥运会向世界传达谢意和善意,也意在通过东京奥运会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日本申奥成功以后,就开始有条不紊推进奥运各项备战工作,为此发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成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完善了奥运备战行政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奥运夺金计划,希望在东京奥运会上有所突破。研究介绍了日本政府奥运备战的推进状况,探讨了日本奥运备战的理念,分析了日本奥运夺金的重点项目,总结了中日奥运备战体制的差异,提出中国应对的解决方案,为中国奥运备战和体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
    5  日本东京奥运会竞技实力提升的措施与启示
    张波 韩重阳 葛春林 管丹丹
    2019, 2(3):37-44.
    [摘要](545)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在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日本备战东京奥运会的举措进行研究。认为日本提升竞技实力的措施包括:设立专门备战管理机构,调整备战机制;颁布奥运支持政策,制定金牌强化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助力奥运备战目标实现;制定竞技人才提升计划,挖掘潜力人才等。日本打造了针对性的训练、保障、服务“一体化”备战体系;完善了政府主导的目标“导向性”备战计划体系;构建了选材、培养、训练、保障“全面化”备战援助体系。提出坚持实施举国体制,充分调动国家和社会资源服务奥运备战;创新传统奥运备战模式,优化优秀竞技人才选拔机制;夯实传统优势项目,统筹发展各类运动项目;加强科技助力奥运工作,重视情报信息挖掘;以项目改革为基础,重视提升男女混合奥运项目水平。
    6  日本女子羽毛球项目东京奥运周期崛起研究
    兰彤 唐东阳 封臣
    2019, 2(3):45-53.
    [摘要](467) [HTML](0) [PDF 0.00 Byte](29)
    摘要:
    在2018亚运会女子羽毛球团体决赛中,日本女队继续展示强大的整体优势,时隔48年再次夺得团体项目金牌,延续着东京奥运周期新的辉煌。研究发现:双轨制人才培养体系及完善的各层级竞赛、东京奥运会周期的空前关注度、早已启动的“十年计划”项目以及透明的人才选拔机制,是日本女子羽毛球崛起的主要成因。中国女子羽毛球正处在“转型期”,针对队伍年轻化现象严重且人员匮乏、竞技实力下滑的现状,可以通过日本崛起的现实得到启示:从提升教练团队水平、把握技战术前沿动态、拓宽运动员选材思路等环节入手,积极寻求新突破、新发展,以期在东京奥运会上重振昔日雄风。
    7  日本空手道项目奥运备战的模式与体系研究
    谢劲文 杨长明
    2019, 2(3):54-60.
    [摘要](679) [HTML](0) [PDF 0.00 Byte](25)
    摘要:
    运用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日本空手道的入奥历程,总结了日本空手道奥运备战的模式与体系,重点分析关键队员的技术状况,以期为中国空手道奥运备战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日本空手道奥运备战体系完备,在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训练上有其独到之处。日本空手道注重国际、国家与地区协调发展,积极参与、举办空手道的比赛与培训。东京奥运会,需要重点关注、分析日本8名空手道运动员的竞技状况。建议中国空手道要协同作战,做好赛事、培训和竞赛科研分析工作,力争东京奥运会实现新突破。
    8  欧美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态势
    谢正阳 徐建华 汤际澜
    2019, 2(3):61-74.
    [摘要](571) [HTML](0) [PDF 0.00 Byte](25)
    摘要:
    探索欧美体育强国的运动训练研究态势,一是有助于我们瞭望运动训练问题研究的国际态势;二是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我国的运动训练学学科建设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荟萃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欧美关于运动训练问题研究领域的几个重要态势。研究显示,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态势:(1)重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研究;(2)注重影响竞技成绩获得和保持因素的研究;(3)重视长期跟踪研究;(4)重视专项特征及专项能力训练的研究;(5)重视训练或比赛之间的恢复过程研究;(6)注重多学科综合介入运动训练的研究;(7)注重借助于新技术开展研究;(8)重视教练员领域的研究;(9)重视跨境合作研究——以JSCR杂志为例。未来需要重点研究和突破的方面:(1)青少年运动员与成人运动员训练的区别对待研究;(2)从人文学科(社会学、管理学、领导学、文化学等)视角对训练实践展开研究;(3)目前的研究尚缺乏对运动训练过程中各种现象的长期跟踪分析;(4)如何延长精英运动员的运动生涯;(5)集体球类项目核心球员的培养与训练。
    9  中国足球归化的理论证成与未来路径
    徐伟康 郑芳
    2019, 2(3):75-82.
    [摘要](544) [HTML](0) [PDF 0.00 Byte](20)
    摘要:
    厘清归化球员的理论极限和现实基线,使得归化对中国足球真正起到 “善假于物”的作用。归化运动员是国际体育不可逆转的趋势,具有法律正当性,也合乎经济理性,不违背传统民族意识和体育公平竞赛原则。但外籍球员加入中国国籍困难重重,使得当前归化目标只能框定在华裔或者港澳台已经归化的球员,从球员竞技水平上讲,很难对中国足球产生质变,缺乏专门的监管也使得归化很容易沦为异化。促进中国足球归化,需要以联赛模式为突破口,建立“华裔到非华裔”的球员选拔体系,构建外籍运动员归化入籍制度,降低归化球员加入中国国籍难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明确归化标准,控制归化数量。
    10  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研究
    马蕊 贾必成 贾志强
    2019, 2(3):83-89.
    [摘要](733) [HTML](0) [PDF 0.00 Byte](17)
    摘要:
    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础问题。传统科层制模式下,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公共理性的缺失,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间形成了非合作博弈关系,并带来官僚体制依赖下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下、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的困境。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等主体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厘清主体间的逻辑关系,以公共理性为引导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协同共治模式,进而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增强主体的自治能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11  体育人类学的审美之维
    杜高山 王欢
    2019, 2(3):90-94.
    [摘要](396) [HTML](0) [PDF 0.00 Byte](18)
    摘要:
    身体运动、身体动作带有明显的族群记忆和参与意识,是一种可供他人观赏的身体运动文化,天然地蕴含了以身体体验为主要感受形式的美好生活意蕴和身体审美内涵。研究通过对体育人类学审美维度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有效回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涉及的身体审美性、表演性主题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审美意识、审美文化等问题,为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学科发展,促进体育理论探索争鸣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版权所有:《体育学研究》编辑部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地  址:南京市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邮政编码:210014
    电子邮件:ntxuebao@vip.163.com
    电  话:025-84755175